您的位置:首页 > 数码 > MP3 > 【引用】多姿多彩的傣族

【引用】多姿多彩的傣族

luyued 发布于 2011-05-05 05:01   浏览 N 次  

多姿多彩的傣族

傣族是一个温和的水性民族,也是家乡龙陵的主体少数民族之一,龙陵因雨水充沛故为龙,陵则是多丘陵地貌起名陵,四季如春,雨林环绕,溪流纵横,是傣族择居的理想之地,所以龙陵的许多地名用傣语命名。

龙陵的傣族分水傣和汉傣,两支傣族的语言、文字相同,但在信仰、服饰、风俗习惯上却有很大差别。

汉傣主要居住在缅甸的依罗瓦底江上游的龙川江畔的龙江乡境内,传说其祖先为明洪武初年随军到云南经昆明,保山到腾冲。此一支到腾冲后变为傣族,而今昆明和保山都还可以找到他们的汉族同宗后裔。龙江傣族不信佛教而崇奉鬼神,无泼水节等民族宗教节日,民间文学艺术也与其它地方的傣族不同,龙江傣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大,被称为“汉傣”。龙江傣族服饰为:青年男子喜穿家织起暗花的兰白色对襟布绊短衣,下着普通长裤;青年女子则是上身穿粉色小短衣,腰系花边小围腰并扎以绣花长飘带,多穿裤而少穿筒裙;已婚妇女则头顶五、六寸高的园筒形黑布包头。

水傣主要居住在怒江西岸的勐糯镇,与西双版纳和德宏的傣族属同宗,本民族文化传统色彩较深,信仰傣传小乘佛教。勐糯傣族青年男子喜以白布包头,余端缀有彩色绒球;衣服大多为兰白色大襟短衣,右肩前至腋下钉有银泡钮扣;下穿宽肥且短的大裆裤。老年男人多戴黑布包头,上身穿较宽松的黑布大襟衣,下身穿宽大的黑布抿裆裤。青年女子以彩线加入发中编成独辫后盘于头顶,于右耳上方插花为饰;上身穿色彩素雅的小领大襟紧身短衣,以银泡为钮扣,衣角呈钝园形;下身穿彩色长筒裙;喜戴银质耳环、手镯;显得窈窈秀雅。已婚妇女则束发为髻,以浅色披巾包头;下穿黑色长筒裙。

英姿飒爽的耍“花棍”

耍“花棍”是龙江傣族的民间武术活动,在傣族中流传至今近五百年的历史。据传说,在很久以前,傣族肖家有一位少女叫岩焕的小卜哨,她长得非常俊俏美丽,心地善良好观音。后来,由于被一些强盗强行抢走,岩焕卜哨的父母四处寻找,吃尽了人间苦头,终无音信,当时寨里的人们也来帮忙寻找,但最终还是无下落。因而,激起了很多寨子里男青年的义愤,决心今后要习武练功,来保护寨民的安全,铲除寨里来犯之敌或应变突发事件,从此,在傣族民间中,一直沿袭着习武练功的习俗。

傣族花棍表演,一般习惯于逢年过节,农历三月十二日泼水节或老人做寿、民间喜事场合中,着民族盛装前来表演。男青年的服饰一般头包白头帕或系红绸带,在左耳上方打结,留一小段拖及左耳下,帕尾缀有彩线绒球;衣着浅色布料大襟衣,右肩前有银泡纽扣为饰,窄袖及腕,短襟及腰;下穿深色大档裤,肥大且短;腰系红、蓝腰带、赤足。表演时,不举行祭祀活动,由一人打鼓点作指挥,演练者随站鼓点节奏的变化进行武术套路的表演,男子棍队在内圈,女舞在外圈,男子演练和女子伴舞相互映衬,表演动作随鼓点节奏变化而变化,刚健奔放和优美柔情互相渗透,动作起伏多样。

“关门节”和“开门节”

关门节和开门节是勐糯傣族的两个民族宗教节日。关门节为农历6月15日,开门节为农历9月15日。在此期间,中耕追肥等农活已大部份完成,人们可以静心地从事一段时间的佛事活动。

关门节这天早饭后,勐糯坝三个傣族村的群众都到奘房赕佛。佛爷、和尚们举行一定的法事仪式之后,便把佛龛的门关上(故名关门节)。此后的礼佛等活动照常在佛龛前进行。

关门节这天晚上,人们到奘房戛光,角脚鼓、铓锣声彻夜不停。关门节后,人们便停止走亲串戚、说媒提亲、恋爱等凡俗活动。每月的初八、十五、二十三和月未之日,都要到奘房“打斋”,称为“斋日”。

每逢斋日,一些年达五、六十岁,家中劳力又较充裕的老人,便到奘房吃住,整天拜佛。寺中长老或佛爷盘腿坐于佛前地上,以扇遮脸,念诵经文。跪地拜佛的老人们则不时地诵答应和。三个村的少女约三、四十人,短衣长裙,一齐到大寨村旁的“小海”采摘荷花,而后手持鲜葩列成长队,袅袅回村,请拜佛的老人们把鲜花献于佛前。那些老人如此进壮房食宿拜佛之后,便把家庭的管理权及主要农活交给儿女,在家庭事务和社交活动中都进入“退休状态”。

斋日的服务和供佛用品,由三个村的傣族群众以三至五户为一组轮流负责。届时,要到壮房照看佛前灯烛,为佛爷、和尚和拜佛的老人们烧火煨茶,料理其它有关的杂事。晚上,大家便敲锣打鼓,到这些人家院子里戛光至深夜,以示祝贺,为他们祁福消灾。

农历9月15日开门节这天,所有活动都在壮房进行。米源(奶奶)们把缝制好的姜黄色袈裟敬献给长老或佛爷。待他们诵经以后,再分给寺中大小僧众,每人一套。待僧人们换上新袈裟以后,像爷便把佛龛的门打开(故称开门节)。大家把院子中央悬着经幡的旧幡竿拔除,立起挂着新幡的幡竿。下午,大家砍来龙竹若干棵,均剖为两半,仰面平搭在佛殿的四周及围墙脚下三、四尺高的杈桩之上,再在上面每隔一两尺放一只注有胖果(膏桐)油灯碗,碗沿贴着莲瓣形红纸。天黑后将灯碗点亮,谓之“千盏莲灯”。灯光璨明,远看似线串明珠。人们在不停地戛光。铓鼓舞蹈彻夜不停。深夜时候,人们还要在寺里燃放以土硝为药的礼花烟火。

有趣的进新家

勐糯镇傣族没有为婴儿过满月、周岁、为老人过生日祝寿等习俗,但新屋落成后进新家的仪式却十分特别。

弟兄分家或平时建成新尾,都在晚上搬进去住。房主父辈以上的一些老人,先在堂屋把火塘烧旺,围成火塘抽烟喝茶款闲话,好象他们才是房主。真正的房主则要背着装有稻种、砍刀、棉籽、碗筷、吃米、油盐、铁三脚、小铁锅等等东西的竹篮,篮头还加着牛弯担(犁轭)、犁索、牛缰,手中拿锄头,身后跟着妻子儿女,一家子象从远方迁徙而来。房主在大门外向屋里高喊:“好心的老人们啊!请你们一家老小进来躲躲雨、避避风、过过夜、吧!”老人们象突有所闻,把话停下来。其中某位老人便高声向屋外的人问道:“你们是好人还是坏人?”男主人答曰:“好人!真正的好人!”屋中老人又问:“你们从什么地方来?”男主人又答:“我们从怒江的江头来!我们顺着怒江江岸走着来!”屋中另一位老人再问:“你们带着什么东西来?”男人答:“我们带着谷种、棉籽来!赶着黄牛、水牛来!带着犁耙、锄头来!”堂中老人们便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而后同时互助谓曰:“啊!是好人,确确实实是好人!”大家便同时向门外高声说道:“你们既然是好人,那就快起来!”房主人便领着全家老小进门。堂中老人们起身迎接,帮房主卸下身上所负之物。把牛弯担、缰绳、梨索等挂在屋外,锄头放在门边,把竹篮搬进堂屋,把铁三脚支在火塘里,并架上小铁锅。此时,门外鞭炮爆响,前来祝贺的亲戚、寨邻们带着祝礼相继而入,有的送烟酒糖茶,有的送大米,有的送碗碟桶盆,都是些新建家庭的必需用品。


广告赞助商